健康資訊

健康資訊

慢性B肝 四分之一變肝硬化

B型(乙型)肝炎傳染極強,甚至比愛滋病(HIV)還容易傳染。由於亞裔易患B型肝炎,因此建議肝指數(ALT,丙氨酸轉氨酶)不要用美國的數據作為標準,而是要用華人的數據當標準,華人女性肝指數需控制在20以下,男性則是30以下。
胃腸肝膽專科醫師賴嘉基(C. George Lai)介紹,病毒性肝炎常見的A型、B型、和C型(又稱為甲肝、乙肝、丙肝)。其中華人最常見的是B型肝炎,華人肝炎感染率大約為10%至15%。肝臟是人體最大和最重要的內臟器官,約有1.5公斤,處理飲食並轉換為能量和營養素,抗擊感染、去除血液中的有害化學物質、製造幫助消化食物的物質,而B肝可導致嚴重的肝臟疾病。
賴嘉基說,B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肝臟感染,它由B肝病毒(HBV)引起。B肝感染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,若急性感染第一次感染B肝病毒時,身體本身可能抵抗;而慢性感染不會消失,可能會持續六個月以上。慢性B肝會緩慢導致肝臟損傷,如果不治療,慢性B肝患者中,每四位就有一人會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臟疾病。大多數慢性B肝患者可能沒有發病症狀,但即使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下,病毒可能正在損傷患者的肝臟,且具有傳染性,因此慢性B肝有時被稱為「無聲的殺手」。
慢性B肝症狀包括:黃疸(眼睛和皮膚發黃)、流感樣症狀、噁心和嘔吐、關節痛、胃右上部疼痛、沒有食慾、疲勞、淺色大便/深色尿液。而全世界有2.4億人患有慢性B肝,主要在亞洲地區如中國、台灣、日本。美國大約有200萬人是慢性B肝患者,他們絕大部分來自亞洲、太平洋島國和非洲部分地區,比例大約為每12位患者中就有一人來自亞洲或太平洋島國。
賴嘉基介紹,B肝高危人包括出生時母親已感染B肝,出生在B肝高發國家或前往這些國家旅行,工作中接觸血液如醫護人員,B肝患者的性伴侶,接觸受感染的液體比如血液、精液或陰道分泌物,共用針頭、注射器或其他毒品注射器具,與受感染人員共用剃鬚刀或牙刷等物品。
有些人因為害怕被傳染,對B肝患者過度緊張。賴嘉基表示,B肝傳染不可能來自接觸、擁抱或親吻、接觸打噴嚏、門把手、馬桶座墊等,或是飲酒、食物、水和空氣、共用杯子和餐具。感染B肝最常見的途徑就是出生時從母體感染。
不同於胃部、腸子、腎臟有方法和器具清洗,肝病是無法清洗的,因此嚴重患者只能換肝。大多數B肝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病,做一次簡單的B肝血液篩檢可了解是否患有B肝,所以檢查非常重要。檢查完後,若從未感染B肝,可以接種疫苗預防;已經感染B肝但抵抗住了感染,需及時複查;若患有慢性B肝,要向醫師了解如何控制慢性B肝、定期看醫師、以及鼓勵親人也要去做檢查。
賴嘉基說,現有治療慢性B肝的處方藥物,但有可能不適合每個患者。患者有必要定期複查治療,比如檢查B肝病毒DNA,顯示體內B肝病毒的數量;檢查肝指數,評估肝臟是否處於發炎狀態;以及超音波和甲胎蛋白檢查,查看是否患有肝癌。患者每三個月至六個月檢查一次,看看肝臟的健康狀況,從而減少肝臟發病的風險。
通常來說,B肝疫苗是預防B肝感染的唯一安全有效方法,疫苗在六個月內分三次注射,三針注射完畢後,95%的人都能達到抗體效果,但是肥胖者的抗體效果可能較弱。

https://www.worldjournal.com/5518392/article-慢性b肝-四分之一變肝硬化/